高级会员

欢迎 郑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江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魏湫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祝宇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亚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一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子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姬韶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惠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晓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冯汝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久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许博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庄立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紧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万佳雨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龙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包睿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冯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马媛媛

女,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
2019年12月至2024年12月,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
2024年12月至今,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多金属氧酸盐

主要业绩

马媛媛,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博士。现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无机化学一》、《无机化学二》、《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一》和研究生课程《无机物现代研究方法》。长期从事多金属氧酸盐合成、光电催化化学及能源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hemical Scienc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1 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1 项、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1 项、河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1 项和中国博士后站前特别资助项目。2021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一届河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2022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二届河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获得特等奖,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微瑞杯”华北赛区竞赛获一等奖,参加“微瑞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 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2024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四届河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近五年来,从催化和能源环境需求出发,结合多酸的优势特性,设计合成了系列多酸晶态催化材料和纳米电催化材料,在光、电催化CO2还原、水分解及传统催化方面做出了系列工作。主要学术业绩如下:
(1)从分子水平上调控多酸组成结构构筑系列高效多酸基晶态催化材料,阐明了多酸分子簇基材料的定向组装和结构调控机制。
利用多酸簇丰富的表面氧和高负电荷特性,通过调控不同组成、结构多钨氧簇与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组装,构筑出系列基于多酸簇晶态化合物。系统研究多酸分子簇的形成条件,结合簇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可调控性,通过簇内、簇间组分修饰,在分子层面实现了具有不同簇组成、不同修饰组分(金属有机片段/非共价有机单元)、不同空间排布类型的功能性多酸分子簇基催化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
(2)揭示了多酸簇与修饰组分间的电子转移和相互作用机制。
探究了不同功能性基元(过渡金属离子/金属有机片段)修饰的多酸化合物中修饰组分与多酸簇间的电子转移和相互作用机制,发现两者间存在簇中心金属/簇组成金属诱导氧化还原特性驱动的电子转移过程,实现了多酸催化材料的氧化还原特性和能带结构的调节。这揭示了多酸复合材料中修饰组分的角色,明晰了多酸催化材料中多酸分子簇的角色,对于设计功能导向的多酸分子簇催化材料提供了路线和依据。
(3)阐明了功能性多酸分子簇基催化材料的构效关系和性能提升机制。
定向构筑出具有化学催化、光催化和电催化活性的功能性多酸分子簇催化材料,实现了环境体系中高毒性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和二氧化碳的高效光电增值转化,揭示了材料构效关系,为功能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多酸“电子海绵”特性,将其与光活性吡啶钌配合物结合构筑出可调谐的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体系,通过改变多酸簇中心金属的种类和外围修饰金属离子的数量,优化了多酸组分的电子结构和能带位置,明确了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催化体系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机制,实现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高效进行。同时,利用多酸“电子开关”特性,将其与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羰基锰配合物结合构筑出系列结构明确的非均相电催化剂,利用多酸不同的氧化还原特性,实现了多酸到羰基锰的电子转移过程的调控。这不仅可以抑制水相析氢反应路径的发生,也提升了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为设计解决特定能源、环境问题的功能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思路。

代表成果

[1] Hao-Xue Bi, Meng-Si Guo, Jing Du*, Yuan-Yuan Ma*, Zhan-Gang Han*, Polyoxometalate chemistry of {M[P4Mo6]2}: From structure assembly to functional application.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4, 518, 216092. (DOI:10.1016/j.ccr.2024.216092)
[2] Qi Wang, Qian Liu, Yuan-Yuan Ma*, Hao-Xue Bi, Jing Du*, Zhan-Gang Han*, A photocatalyst with an enhanced Schottky effect and an efficient electron-transfer channel fabricated by assembling Ni–WC heterojunction nanoparticles on g-C3N4 for highly efficient removal of chlorophenols.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2024, 11, 1238-1251. (DOI:10.1039/D3QI02130K)
[3] Qi Wang#, Jing Du#, Yuan-Yuan Ma*, Xiao-Yu Yin, Ze-Yu Tian, Zhan-Gang Han*, Noble-metal-free 3D hierarchical Ni-WC heterostructure with enhance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hydrodechlorin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51, 139107. (DOI:10.1016/j.cej.2022.139107)
[4] Jing Du, Yuan-Yuan Ma*, Wen-Jing Cui, Si-Meng Zhang, Zhan-Gang Han*, Run-Han Li, Xing-Qi Han, Wei Guan, Yong-Hui Wang, Ying-Qi Li, Yang Liu, Fei-Yang Yu, Kai, Qiang Wei, Hua-Qiao Tan, Zhen-Hui Kang*, Yang-Guang Li*, Unraveling photocatalytic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 in polyoxometalate-encapsul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efficient CO2 reduction reac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2, 318, 121812. (DOI:10.1016/j.apcatb.2022.121812)
[5] Ya-Qi Zhang#, Lai-Yun Zhou#, Yuan-Yuan Ma*, Kamran Dastafkan, Chuan Zhao, Lan-Zhi Wang*, Zhan-Gang Han*, Stable monovalent aluminum(I) in a reduced phosphomolybdate cluster as an active acid catalyst. Chemical Science, 2021, 12, 1886-1890. (DOI:10.1039/D0SC05277A)
[6] Hao-Xue Bi, Xiao-Yu Yin, Jing-Yan He, Hao Song, Shi-Jia Lu, Yuan-Yuan Ma*, Zhan-Gang Han*, Conjugated organic component-functionalized hourglass-type phosphomolybdates for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Cr(VI) reduction in wide pH range. Rare Metals, 2023, 42(11), 3638-3652. (DOI:10.1007/s12598-023-02423-9)
[7] Wen-Ting An, Xiu-Juan Zhang, Jia-Qi Niu, Yuan-Yuan Ma*, Zhan-Gang Han*, Unusual hexa-nuclear cadmium cluster functionalized phosphomolybdate as effective photo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race Cr(VI) detectio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2, 33, 4400-4404. (DOI:10.1016/j.cclet.2021.12.021)
[8] Xiu-Juan Zhang, Yuan-Yuan Ma*, Hao-Xue Bi, Xiao-Yu Yin, Hao Song, Man-Hui Liu, Zhan-Gang Han*, Wheel-shaped molybdenum(V) cobalt-phosphate cluster as a highly sensitive bifunctional photo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trace determination of Cr(VI) and tetracycline.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2022, 9, 6457-6467. (DOI:10.1039/D2QI01936A)
[9] Jia-Qi Niu, Wen-Ting An, Xiu-Juan Zhang, Yuan-Yuan Ma*, Zhan-Gang Han*, Ultra-trace determin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a wide pH range triggered by heterometallic Cu-Mn centers modified reduced phosphomolybdate hybrid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18, 129408. (DOI:10.1016/j.cej.2021.129408)
[10] 马媛媛,韩占刚,王琪;一种纳米花状钴钼硫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4-3-8,中国, CN202210431788.6;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