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KIM JUNGKEUN

男,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2002年9月 - 2007年6月 - 学士(专家),有机化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
2008年10月 - 2010年6月 - 研究员,大韩民国LG化学研究园研究员 // 开发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2010年7月 - 2012年3月 - 研究员,大韩民国LG Hausys研究中心 // 高性能保温材料(酚醛泡沫)的开发
2012年3月 - 2015年6月 - 博士,有机化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
2016年3月 - 2024年10月 - 教授,化学学院,郑州大学
2024年10月 - 至今 - 教授,化学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Shenzhen MSU-BIT University)

研究领域和兴趣

光、电和光电催化在有机合成方法学中的研究

主要业绩

一、学术创新与科研贡献
本人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化学与绿色催化技术的研究,在光化学合成、电化学合成、自偏压电催化合成、功能分子构建及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开发等领域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绿色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光化学合成:基于自然界植物光和作用机制,利用对可见光有吸收响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有机染料分子作为光催化剂,开发了构建C-P、C-C、C-Hal、C-O键的光催化反应体系。发现α-卤代-β二羰基化合物可利用自身卤素取代基sigma-hole特性与碱性物质形成弱相互作用,生成具有可见光响应的D-A复合物,从而实现无光敏剂参与的可见光促进的有机合成反应。利用可见光促进的C-C键断裂/C-P构建方法,成功合成了β-羰基磷酸酯衍生物,并证明其可敏化稀土金属Eu3+,使其产生特有的红色荧光,有望在离子识别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电化学合成:基于含氮芳杂环化合物的在各领域的广泛用途,使用电化学合成策略优化了该类物质的合成方法,实现了含氮杂环的芳构化,成功构建了C-C、C-S、C-N等键。此外,申请人发现电化学双电层所形成的电场具有调控反应选择性的能力(Science China Chemistry, 2024)。通过电压调控,可分别实现喹喔啉酮的C-3和C-7位的C-H活化反应。这一发现攻克了电场调控有机合成反应长期受限于STM装置单分子层面的难题,成功将其拓展至常规实验室规模。
- 光电催化合成:基于DSSC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实现了世界首例自偏压光电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该技术利用光生电流和可见光协同催化合成策略,可顺利完成α-氧胺化反应和含氮稠环化合物的合成。自偏压光电催化解决了电催化过电位导致的过度氧化问题,改善了光催化剂光生载流子复合问题,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性能,实现了可见光催化剂回收再利用,获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2、功能分子精准合成方法学
- 1,3-二羰基化合物的转化:以廉价Fe金属盐为催化剂实现了1,3-二羰基化合物α位功能化;利用金属Fe配合物开发了1,3-二羰基衍生物C-C键断裂技术,实现了β-二羰基化合物向γ-酮腈的转化。
- 室温下芳杂环化合物构建:利用廉价易得的有机酸类化合物一步合成了γ-吡喃酮;开发了“一锅法”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技术,该方法将原有5步反应缩短至1步。
3、高性能绿色建筑保温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 酚醛树脂泡沫材料:开发了高性能隔热材料(国际专利WO 2013009080、WO 2012086954、WO 2013005994、WO 2013085300、WO 2013125782、WO 2013109076),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获韩国专利8项,目前已按该项目投产4条生产线。
-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设计环保型复合材料(国际专利WO 2012144781),推动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高水平论文与学术影响力
累计发表SCI论文31篇,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论文14篇,Q1期刊论文18篇,总被引超600次,H指数16。代表性成果包括:
- 高影响力期刊论文:
- Green Chemistry(IF=11.034):首创光电解催化合成氮杂稠环(2022);
- Science China Chemistry(IF=10.4):开发电场调控硫氰酸化反应(2024)。
- 综述与理论贡献:
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Kovalev和Shokova教授联合发表综述3篇,分别对对1,3-二酮、樟脑和金刚烷衍生物进行了详细阐述:
- 1,3-二酮合成与性质综述(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5, 被引98次),成为领域经典参考文献;
- 樟脑衍生物研究综述(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6, 被引40次),系统总结其生物活性与转化机制;
- 金刚烷衍生物研究(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24, 被引2次)综述了金刚烷自问世至今90年的研究发展历史。
三、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
- 国际专利:申请7项,涵盖酚醛泡沫材料、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等领域,技术授权LG集团等企业,年产值超千万美元;
- 中国专利:申请5项核心技术,其中授权3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教学与人才培养
- 课程建设:2017年起开设“科研人员沟通方法”硕士课程,培养学生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
- 团队指导:独立指导硕士生5名,联合培养硕博生10名,其中3人入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人985高校并获重庆市优秀青年专项,2人入职211高校)。
五、学术服务与国际合作
- 学术任职:长期担任Organic Letters、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等期刊审稿人;
- 国际合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Kovalev教授团队合作发表论文6篇,与韩国高丽大学金钟昇院士合作发表2篇论文。此外,与浦项科技大学Kim Dong-Pyo教授和UNIST大学Ryu Jungki教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中、韩、俄三方在绿色催化领域的技术交流。
六、社会贡献与行业影响
酚醛泡沫材料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工程,其创新性应用直接推动了韩国国家建筑材料行业标准的修订,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推动环保材料规范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代表成果

1. Ming Gong, Qian Wu, Jung Keun Kim, Mengmeng Huang,* Yabo Li,* Yangjie Wu, Jong Seung Kim.* Electric-fields-controlled highly regioselective thiocyanation of N-containing heterocycles.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67, 2024, 1263-1269. DOI: 10.1007/s11426-023-1885-2
2. Ming Gong,‡,† Mengmeng Huang,‡,† Yabo Li,† Jianye Zhang,† Jung Keun Kim,*,† Jong Seung Kim,*,§ Yangjie Wu.*,† Harnessing Visible-light Energy for Unbiased Organic Photoelec-trocatalysis: Synthesis of N-Bearing Fused Rings. Green Chemistry, 24, 2022, 837-845. DOI: 10.1039/d1gc03587h
3. Lili Han,‡ Mengmeng Huang,‡ Yabo Li, Jianye Zhang, Yu Zhu, Jung Keun Kim,* Yangjie Wu.* An Electrolyte- and Catalyst-Free Electrooxidative Sulfonylation of Imidazo[1,2-a]pyridines.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8, 2021, 3110-3117. DOI: 10.1039/d1qo00038a
4. Xiangyu Sun,‡ Ming Gong,‡ Mengmeng Huang, Yabo Li, Jung Keun Kim,* Vladimir Kovalev,* Elvira Shokova, Yangjie Wu.* “One-Pot” Synthesis of γ‑Pyrones from Aromatic Ketones/Heteroarenes and Carboxylic Acids.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85, 2020, 15051–15061. DOI: 10.1021/acs.joc.0c01924
5. Yanyan Kong, Yabo Li, Mengmeng Huang, Jung Keun Kim,* Yangjie Wu.* A Electrochemical Off-On Method for Pyrimidin-2(1H)-ones Synthesis via Three-component Cyclization. Green Chemistry, 21, 2019, 4495-4498. DOI: 10.1039/c9gc02005e
6. Qingrui Li, Yunnian Yin, Yabo Li, Jianye Zhang, Mengmeng Huang, Jung Keun Kim,* Yangjie Wu.* A Simple Approach to Indeno-Coumarins via Visible-Light-Induced Cyclization of Aryl Alkynoates with Diethyl Bromomalonate.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6, 2019, 3238-3243 DOI: 10.1039/c9qo00795d
7. Xiuli Zhao, Mengmeng Huang, Yabo Li, Jianye Zhang, Jung Keun Kim,* Yangjie Wu.* Stepwise Photosensitized C(sp3)-C(CO) Bond Cleavage and C-P Bond Formation of 1,3-Dicarbonyls with Arylphosphine Oxides.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6, 2019, 1433-1437. DOI: 10.1039/c9qo00075e
8. Qi Wu, Yabo Li, Chenyang Wang, Jianye Zhang, Mengmeng Huang, Jung Keun Kim,* Yangjie Wu.* 1,4-Refunctionalization of β-diketones to γ-keto nitriles via C–C single bond cleavage.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5, 2018, 2496-2500. DOI: 10.1039/c8qo00556g
9. Chenyang Wang, Yabo Li, Ming Gong, Qi Wu, Jianye Zhang, Jung Keun Kim,* Mengmeng Huang, Yangjie Wu.* Method for Direct Synthesis of α-Cyanomethyl-β-dicarbonyl Compounds with Acetonitrile and 1,3-Dicarbonyls. Organic Letters, 18, 2016, 4151-4153. DOI: 10.1021/acs.orglett.6b01871
10. 金廷根、黄萌萌、弓茗、吴养洁、李亚波。敏化染料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在光催化合成功能小分子化合物中的应用。申请年份:2018-09-14、申请号: ZL201811073699.9;批准年份:2022-06-28、专利号:CN 109096069 B。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