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魏俊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汪晓巧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爱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洪程紫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晶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亚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铭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思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蔡南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邓奎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马媛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邓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韩佳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徐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云青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翌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宋梦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彭谦

男,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2000.9-2004.6 中山大学 本科
2004.9-2009.6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2009-07~2010-0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研究助理
2010-03~2013-02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圣母大学) 博士后
2013-03~2014-05 Texas A M University(德州农工大学) 博士后
2014-06~2016-12 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 博士后-欧盟玛丽居里
2016-12~2023-10 南开大学 特聘研究员
2023-10~至今 南开大学 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理论金属有机化学,稀土/铁催化和结构化学

主要业绩

彭谦,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天津市杰出青年,元素有机全国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有机新物质创制前沿科学中心骨干成员。申请人从事“有机反应的理论机制研究”,针对有机反应选择性调控的科学问题,以动态构象和电子自旋视角解决了系列有机转化机制难题。动态构象:系统总结了不对称催化反应动态构象弱作用的驱动力前线分子轨道d-Π配位、p-d-π多中心协同,及构象次级作用,并用于理解不对称硅氢化反应立体选择性根源。动态构象调控配位解离可拓展到稀土有机配合物,揭示了氢质子迁移生成手性联烯和活化萘生成新奇的碳硅环的新机制。电子自旋:揭示了Fe双齿配合物的电子自旋组态强相关作用,可催化调控生成C-C/C-Si键反应性和选择性,并提出了以铁高自旋态交叉的两态反应和与碱金属协同调控的新机制。揭示的理论机制得到验证甚至对实验纠错,一些催化剂实现了理性预测。当前,团队主要聚焦稀土有机理论化学方向,提出了壳层结构模型,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在Acc.Chem.Res.,Chem, J. Am. Chem. Soc., Nat.Commu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5),2015年获欧盟玛丽居里奖,2019年获天津市杰出青年,2020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22-2024年连续三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专项咨询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含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国家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2023年获南开化学教育教学优秀奖,2024年获南开优秀班导师,任国家级本科精品/一流课程《结构化学》主讲教师,以第二主编撰写本科《结构化学》教材一部,于2024年底由高教社出版,以骨干成员参与“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教材编写项目。

代表成果

1. Changming Li; Hongdan Zhu; Can-Can Bao; Yongjia Lin; Bing-Tao Guan; Qian Peng, Mechanistic insights for Aryl dilithium base enables the acylation of unactivated Csp3-H,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5, DOI: 10.1016/j.cclet.2024.110809.
2. Yuxuan Li; Yeyu Su; Haoyu Wang; Yuanzhe Xie; Xin Wang; Liying Chang; Yanbo Jing; Jiayi Zhang; Jun-An Ma; Hongwei Jin; Xiaoding Lou; Qian Peng; Tao Liu, Computation-Guided Discovery of Diazole Monosubstituted Tetrazines as Optimal Bioorthogonal Too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146: 26884-26896.
3. Yuhuan Yang; Jingyao Chen; Yongjia Shi; Peizhi Liu; Yuxiang Feng; Qian Peng; Senmiao Xu,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Primary C−H Borylation for Acyclic All-Carbon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146: 1635-1643.
4. Yun Zhang; Ping Du; Yanru Ji; Siyu Wang; Yanqing Zhu; Zhengli Liu; Yun He; Qian Peng; Zhang Feng, Catalytic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 of aryl chlorides with unactivated alkyl chlorides: The synergy of iron and Li, Chem, 2023, 9(12): 3623-3636.
5. Qianchi Lin; Sujuan Zheng; Long Chen; Jin Wu; Jinzhao Li; Peizhi Liu; Shunxi Dong; Xiaohua Liu; Qian Peng; Xiaoming Feng, Catalytic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e Proton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Allenes: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ounterion and Water,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3650.
6. Huan Zhang; Enhui Wang; Shasha Geng; Zhengli Liu; Yun He; Qian Peng; Zhang Feng,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on the Iron‐Catalyzed Selective and Controllable Defluorosilylation of Unactivated Aliphatic gem‐Difluoroalken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60: 10211-10218.
7. Cheng Xu; Zhen Ye; Li Xiang; Shuhan Yang; Qian Peng; Xuebing Leng; Yaofeng Chen, Insertion of Metal-substituted Silylene into Naphthalene’s Aromatic Ring and Subsequent Rearrangement for Silaspiro-benzocycloheptenyl and Cyclobutenosilaindan Derivativ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60: 3189-3195.
8. 孙宏伟、彭谦,《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北京。
9. 彭谦,稀土有机化学壳层结构模型,2024,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天津。
10. 彭谦,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Spin control on Iron-catalyzed reactions,2024,26th IUPAC Conference on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第26届IUPAC国际物理有机化学会议),清华大学。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