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2012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0日

姚建年 理事长

2013年1月15日 北京

各位常务理事:

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拨冗出席中国化学会第28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现在,我向常务理事会作2012年工作报告,请各位常务理事审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支持下,在广大会员和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方学会及团体会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下,学会以及各分支机构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隆重庆祝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

2012年正值中国化学会成立八十周年。八十年前,我们的化学前辈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化学会,开创了中国化学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新时代。自此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化学会伴随着中国化学的高速发展,终于迎来了如今的新局面。此时此刻,在缅怀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化学发展奉献拳拳之心的化学先驱们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感觉到自己身上所负的重担,发展中国化学会的责任和义务。

为庆祝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的发展脉络、指引未来中国化学发展方向,中国化学会特地组织编撰了《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1982-2012》一书,对30年来我国化学研究工作与进展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总结,从多角度反映了中国化学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及其在国际化学界的学术地位和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动向。全书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科学、应用化学、新兴交叉学科和化学教育等八篇,各篇均由各领域的著名化学家担纲筹划,包括49位院士在内的185位著名学者和专家分别担当执笔。全书约132万字,近900页,参考文献近7000篇,堪称一部具有极其丰富内容的化学典藏。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开幕式暨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庆典仪式上,举办了隆重的新书揭幕仪式。该书已共发行6000余册,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

学会以八十华诞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学会八十年的光荣历史,倡导发扬学会的光荣传统,会刊《化学通讯》以专刊形式出版了庆祝八十华诞的纪念册。在专辑中徐光宪、闵恩泽、黄维垣、张存浩、白春礼等17位院士题词祝贺;游孝曾、陈冀胜、刘忠范三位院士和十三位老同志分别以切身经历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涉及早年的学会活动、学术交流、国际活动、编辑出版、青少年活动、奖励的创建和会务活动等诸多内容。专辑收集会史、学会大事记、历届理事会等翔实的史料。学会还专程拍摄了以“砥砺奋进八十年”为题的宣传影片。

刘延东国务委员为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特地发来贺信,贺信希望中国化学会以成立八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团结动员广大会员和化学工作者,瞄准世界科学前沿,立足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化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加强化学科普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深化化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我国化学研究和应用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月13-16日,在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期间,中国化学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与到会的5500名代表,共同欢庆学会成立八十周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5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到会祝贺。英、美、日、韩以及在中国台北的化学会主席率团参加庆典活动,祝贺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并与中国化学会交换了纪念礼品。

(二)学术交流

1. 国内学术会议

2012年,中国化学会主办国内学术会议共计32项,参会人员1.6万余人次, 其中外籍专家 181人次,共发表会议论文1万余篇。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规模均超过1000人,中国化学会学术品牌效应继续得以显现。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4月13日-16日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年会以“化学的使命”为主题,包括2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50位两院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5500名专家、学者等应邀参会,共设立19个分会场、9个论坛(包含6个中外双边论坛),年会期间共安排571个分会邀请报告、834个分会口头报告,2600余个墙报展讲,是历届年会中参会人数最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届。

在秘书长班子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年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改进会员便捷服务方式,及时公布年会筹备进展,为每位参会代表提供个性化参会日程,等等举措,受到参会者的一致好评,使得年会的号召力进一步加强。29届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由北京大学承办。

2. 国际及两岸三地学术交流

本年度共举办第六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第七届国际高技术高分子材料学术会议、第4届中德双边化学前沿讨论会等国际学术会议3项。10月17-19日,第六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以 “分析化学----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分五个专题进行交流,2012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也作为会议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了交流。共有200余人参加了本届会议。其中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61名境外科学家。本次会议首次设立了Poster奖。

作为将研讨会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目标的一部分,本届会议加强了组织建设,成立了22人(含16名国外科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21人(含5名国外科学家)组成的组委会。

2012年度中国化学会共组织3次双边交流活动,分别是第九届海峡两岸高分子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研讨会及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约计200名两岸三地化学工作者参加了学术交流。

(三)会员(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发展与服务

本年度学会将会员发展及会员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无论在团体会员还是个人会员发展的宣传、途径上,都做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个人会员发展与服务

本年度在秘书长班子和学会办事机构的策划下,进一步理顺了会员发展的流程,改进了网络平台。1)在会员与会议系统的联通方面完善了参会人员的会员识别功能,会员识别准确率很高,使参会会员得到了应有的实惠;2)实现会员会费的在线缴纳;3)实现了会员信息的及时群发,畅通了会员联络渠道;4)实现了即将过期会员的及时提醒与延长邀请,定期为即将过期会员发送通知,并提醒通过续费延长会员有效期,使得会员会籍保持率得到显著提升;5)采取挂号信的方式寄送中国化学会会员证,并且在发信的同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告诉收信人挂号信代码和追踪网站的网址,信件的投递率显著增高。

中国化学会2012年发展会员3683名。中国化学会在2012年12月22日举办了中国化学会会员活动日座谈会。中国化学会邀请了三十多名在京的学生会员就会员服务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2. 团体会员工作

团体会员是中国化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会开展工作的基石。2012年团体会员的发展工作重点是企业领域,鉴于这些单位对学会了解较少,学会印刷了宣传彩页,并通过寄送及会议分发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开通了团体会员的在线入会申请。通过努力,2012年新增团体会员单位7个,分别是: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南昌大学化学系、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济宁)以及辽阳石化分公司研究院。

(四)奖励工作

本年度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完成换届,新一届委员会人数扩大至13人。本年度在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期间颁发了“2010和2011年度青年化学奖”、“ 第六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第三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二届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第三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共表彰获奖人37名。会刊《化学通讯》通过专栏介绍了全部获奖人。

本年度由学会办事机构负责的奖励只有“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一项进行评审,由学会理事、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推荐的候选人共46名,已评出获奖人10名,分别来自全国1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

本年度学会新增奖励1项,为“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由南开大学及“手性中国”学术委员会负责实施,2012年已完成首次颁奖,共三位化学工作者获此殊荣。

(五)青少与科普工作

  1.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2012年学会举办了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和决赛。初赛于9月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举行,共有约14.5万学生参加,共颁发一等奖1000名、二等奖5568名、三等奖4001名。决赛暨冬令营活动于12月1-5日在南开大学举办,由天津市化学会和南开大学共同承办,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31支代表队,295名学生参加,共决出一等奖102名、二等奖126名、三等奖67名。本届竞赛决赛参赛学生有所增加,进一步满足了学生积极参与冬令营的诉求,使更多的学生在冬令营的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水平,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对激发中学生热爱化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4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于2012年7月21~3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有73个国家和地区派队参加了本届化学竞赛。中国化学会派出4名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二金二银的成绩。

2012年4月学会召开了年度竞赛工作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五部委关于竞赛加分保送政策调整后竞赛工作的开展,如何确保竞赛工作的平稳过渡。会议决定初赛收缩考点和考场,地级市以下不设考点和考场;决赛各省代表队的选拔严格执行选拔程序,公平、公正、透明,杜绝违章和舞弊行为。

  1. 科普工作

2012年7-11月,中国化学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主办“化学:为绿色地球贡献解决方案”2012全国高校化学视频大赛。大赛共计收到有效作品98部,经过评审14个参赛队伍入围决赛,并分获决赛一、二等奖。此次大赛决赛采用高校团队与化工企业一对一结队参赛。通过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对参赛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种形式对于推进校企结合、加快创新型化工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是借由网络传播受到广泛关注。视频网站对比赛现场进行直播,决赛作品在网上受到了关注,新浪微博收到来自网友6千多份投票,被转发5千余次,人人网获得近千余名好友关注,这也是学会探索借助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的有益尝试。

(六)产学研工作

1. 首次设置“产学研论坛”活动

在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期间,产学研工作委员会首次设立“产学研论坛”。论坛积极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使其利用自身技术和市场优势,针对广大科研人员普遍关心和关注的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对外合作模式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等,邀请有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设置 7个化学领域产学研成果转化、校企和所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的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2. 展览活动取得一定突破

本届年会附设展览及其相关活动中,共计52家与会单位,其中跨国和国外企业15家、国外学会3家(美英日)、国外著名出版集团3家、国内出版机构3家;设置展位64个(其中特装展位11个),为历届年会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

学会组织人才交流活动,在上届尝试组织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本次会上进一步拓展,同时还发布了与会的19个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50余个岗位招聘信息,以及其他有关单位152个化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招聘信息,受到与会年轻学者和研究生代表的欢迎,现已成为年会的一项固定活动。

3. 环保部社会公益项目顺利实施

学会承担的环境保护部社会公益项目“化学品危害诊断、分类、暴露预测及名录研究”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在2012年度已组织完成了28909种化学物质结构式的绘制工作,同时完成了适合环境管理要求的化学物质分类技术规范、标识技术规范、《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修订程序等技术文件。项目进展超前完成有关计划,受到环保部的好评。

(七)期刊工作

本年度学会主办21种期刊共发行40.14万册,刊出论文5614篇。2012年学会主办期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转载的《JCR》的指标,《催化学报》的影响因子首先突破1的门槛,《中国化学快报》、《高分子科学》、《分析化学》也有很大的提升。

《中国化学快报》获得2012年度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二等奖,每个年度奖补金额100万,奖补周期为三年。《物理化学学报》、《化学学报》获得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专项经费资助;《无机化学学报》、《色谱》获得期刊出版质量提升项目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周期均为三年。

(八)国际交流

  1. 国际间学会交流与合作

2012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在学术年会同期举行。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日本化学会、韩国化学会主席均率团出席,热烈祝贺中国化学会80华诞;同根同源的 “Chemical Society Located in Taipei, China”主席也率团到会祝贺。会议期间召开了“化学学会领导人论坛”, 各化学会回顾了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地位和发展现状,交流了化学教育等有关问题,讨论了化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年会期间设立了“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学术论坛”、“中美高分子论坛”、“中美10+10生物化学论坛”、“中日青年化学家双边论坛”、“中荷超分子科学论坛”、“中国/新加坡青年化学家论坛”、“CCS/JACS论坛”等7个国际间学会合作交流论坛。

  1. 筹备申办第47届IUPAC大会

2012年3月,学会向IUPAC秘书处提交了中国化学会申办2019IUPAC大会的申请报告,本申请列入在土耳其召开的2013IUPAC大会议程,将与其它申办学会一起在会上陈述,最终由投票决定。根据国家有关申办重大国际会议事前报告要求,今年8月,已经获得外交部和中国科协同意申办的批文。

  1. CS3高峰论坛

由中、美、日、德、英五国化学会与基金资助机构联合组织的第四届“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 (CS3)于2012年9月17日-21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中国化学会派出了由张希院士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论坛。在旧金山期间,五国的化学会和基金会的代表召开了会议指导委员会,就CS3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未来的计划交流了意见。各国充分肯定了这几年CS3的社会影响,不仅仅在各自国家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引起了五国之外的许多国家的关注。2013年将由日本化学会组织第五届CS3会议,主题初步确定为“元素战略”,即通过化学的手段,用高丰度元素代替重要的稀有元素。

  1. 荣誉会士

本年度学会增加荣誉会士6人,分别是Atta-ur-Rahman教授(巴基斯坦)、Pekka Pyykkö 教授(芬兰)、Thomas P. Russell教授(美国)、Nongjian Tao 教授(陶农建、美国)、Yasuhiro Iwasawa教授(日本)以及Enrique Iglesia 教授(美国)。目前荣誉会士总数已有24人。

二、2013年工作展望

2012年,中国化学会喜获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二等奖,通过“以奖促建”的方式,中国科协将在今后三年内对学会进一步创新发展给予每年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

各位常务理事,送别2012年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尤其是以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契机,我们应该做大事、求质变,把学会打造成在国内有引导力,国际上有发言权的学术团体典范。

以下提出几个2013年工作重点:

  1. 加大会员发展力度,夯实会员服务基础。通过举办校园宣讲,学术会议现场宣传,发展会员,同时鼓励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发展会员的积极性。加强会员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畅通会员联系的渠道。
  2. 建设学术交流品牌,强化学会主办学术会议要求。2013年学会将主办国内学术会议26项,国际性学术会议6项,要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在线管理系统”,并向各会议管理者进行介绍和培训,要求学会主办学术会议使用统一的系统。设置学术交流的组织奖,鼓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提高办会的质量。
  3. 做好 “2012-2013年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编写组织工作。
  4. 合作创办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力争建设中国化学会期刊集群(CCS Publishing)
  5. 建立化学领域高层次专家库与顾问、咨询、评审专家库。
  6. 发挥学会优势,填补继续教育空白。探索开发化学安全培训教程和课件,面向会员、面向全国高校、研究院所的化学类实验室开展化学安全员培训和考核。

以上汇报,请常务理事会审议。

新年将至,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