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昆明
中国化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昆明
男,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
1993和96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7-9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研究
2003.4-04.9日本信州大学理学部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特别是电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1项,主持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等项目。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010年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电子邮箱:bkjinhf@aliyun.com
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1980-1984,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4-1987,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生
1987-1989,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生
1989-1990,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
1990-1992,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2-至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2002-至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在药物设计方法与应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与设计研究中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成果。在Nature Chem、PNAS、Angew Chem、JACS、Mol Syst Biol、J Biol Chem、J Med Chem等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或软件版权20余项,多次应邀在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受邀撰写综述或专题进展论文等。担任或曾担任国际著名计算生物学杂志PLOS Compt Biol、BMC Bioinformatis的副主编或编委。先后组织实施了生命科学与化学及其它学科交叉研究的“九五”攀登预选项目、973项目和863重点项目,参与了863生物领域生物信息技术主题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电子邮箱:lhlai@pku.edu.cn
男,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
1985.9-1985.7,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学士)
1989.9-1992.7,吉林大学化学系,学生(硕士)
1994.3-1997.2,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中心,学生(博士)
1997.3-1998.12,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实验室,博士后(副研究员)
1985.7-1989.9,吉林林学院基础部,教师
1999.3-2000.3,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2000.3-2008.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2008.6-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
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科责任教授、副院长
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低温物理研究所做“洪堡学者”。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航应用化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基金委第十二、十四届材料工程学部材料评审组成员,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方面。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化学、材料领域重要期刊(如:J. Am. Chem. Soc., Adv. Mater.,Nanoletters)等上发表190余篇SCI收录论文。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2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电子邮箱:guolin@b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