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
姓 名 |
单 位 |
题 目 |
01 |
师 楠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Lignosulfonate/Diblock Copolymer Polyion Complexe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Fluorescence Adjustment |
02 |
薛云聪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分子伴侣助剂促成的具有新兴光热行为的稳定型动力学陷阱态 |
03 |
蒋思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新型并五苯有机铂近红外光响应基元及其超分子聚集体光响应行为 |
04 |
赵洋洋 |
西安交通大学 |
Self-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to an adjustable plasmonic 3D lattice |
05 |
王兵兵 |
苏州大学 |
基于富勒烯C70的超分子液晶嵌段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
06 |
王 聪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Multi-Scale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and Lyotropic Mesophases |
07 |
吴佳慧 |
北京大学 |
具有精确侧链间距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结晶行为研究 |
08 |
范祎宁 |
北京大学 |
长楔形侧链液晶高分子多链超分子柱的光诱导取向研究 |
09 |
杨子凡 |
北京大学 |
含双氰基二苯乙烯的长楔形侧链液晶聚合物的液晶相行为与 薄膜功能化研究 |
10 |
陈 杰 |
苏州大学 |
含金属-三联吡啶共聚酯的级联聚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11 |
汪 胜 |
苏州大学 |
构象调控点亮单取代聚乙炔的圆偏振发光性质 |
12 |
赵伟光 |
南京大学 |
可控合成卟啉侧基的盘状液晶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 |
13 |
卢 鹏 |
湘潭大学 |
圆偏振发光手性侧链型液晶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14 |
刘 最 |
湘潭大学 |
基于胆甾醇的簇聚诱导发光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
15 |
曾 华 |
北京大学 |
聚苯乙炔衍生物聚集体的超分子逐步聚合 |
16 |
周梦蝶 |
湘潭大学 |
圆偏振发光手性侧链型液晶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17 |
王寒荣 |
湘潭大学 |
圆偏振发光液晶物理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18 |
袁坚聪 |
湘潭大学 |
具有光热转换性能的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19 |
刘德志 |
天津大学 |
基于主客体作用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刷的界面自组装 |
20 |
张 倩 |
北京化工大学 |
快速自修复性能作为宏观超分子组装中柔性间隔层的判据 |
21 |
孙浩哲 |
复旦大学 |
聚乙二醇/偶氮苯液晶共聚物薄膜的光/湿度响应形变行为 |
22 |
陆焕钧 |
苏州科技大学 |
由分子受限自组装形成的新型层状超晶格富勒烯超分子液晶 |
23 |
李 阔 |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
高压拓扑化学合成晶态聚合物材料 |
24 |
史永宏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具有多模态可逆转换的手性发光液晶:先进防伪材料 |
25 |
李 璇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利用连续自成核和退火方法研究聚酰胺1012在温度场下发生的 链增长与交联的竞争机理及其结构演化动力学 |
26 |
杨雪峰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手性液晶中的电场调控的能量转移用于增强上转换圆偏振发光 |
27 |
周立康 |
浙江工业大学 |
光热响应性光子晶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
28 |
王 成 |
浙江工业大学 |
基于分子网络结构构建模量可调水凝胶 |
29 |
贺 静 |
浙江工业大学 |
树枝状大分子的成环组装研究 |
30 |
郑 凯 |
浙江工业大学 |
基于POSS的超分子手性组装构筑纳米金复合材料 |
31 |
杜瑞春 |
南京大学 |
基于分子轮滑和离子液体的低滞后、耐拉伸仿生离子皮肤 |
32 |
邵建铭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区域相锁定动态配位键策略指导的高模量自修复塑料设计 |
33 |
朱唐宋 |
南京大学 |
基于动态配位键的高韧性抗静电聚酰亚胺电子材料的研发 |
34 |
冯 纯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
尺寸、组成和序列结构可控的共轭聚合物基纳米纤维 |
35 |
李佳芹 |
华南师范大学 |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 of Liquid Crystal Droplet Based on Photo-Responsive Molecular Motor |
36 |
李志凯 |
深圳大学 |
非平衡态的荔枝状纳米组装体 |
37 |
龙桂英 |
华南师范大学 |
Phototriggered Complex Motion by Programmable Construction of Light-Driven Molecular Motors in Liquid Crystal Networks |
38 |
梅雨潇 |
华东师范大学 |
Pillar[5]arene-Based Fluorescent Sensor Array for Biosensing of Intracellular Multi-neurotransmitters through Host−Guest Recognitions |
39 |
张泽远 |
西安交通大学 |
Porphyrin-Based Multicomponent Metallacage: Host–Guest Complexation toward Photooxidation-Triggered Reversible Encapsulation and Release |
40 |
曾梦焱 |
北京大学 |
葡萄糖诱导融合产生的手性超结构 |
41 |
朱桂强 |
北京化工大学 |
基于时序协同的宏观超分子组装 |
42 |
杨世楚 |
北京大学 |
具有取向纳米结构的棒-刷型嵌段共聚物电解质的设计与 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
43 |
刘 赟 |
北京大学 |
Synthesis of Fluorinated Mesogen-Jackete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and Self-assembly of High χ Supramolecular Block Copolymers Constructed by Hydrogen Bonding |
44 |
李成蹊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基于染料掺杂手性液晶的可调谐高效圆偏振发光信号传输加密 |
45 |
夏 玮 |
北京大学 |
链间距精确可控的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相行为研究 |
46 |
孙晨晨 |
华中科技大学 |
溶剂驱动的人工折叠体构象转变 |
47 |
林翠玲 |
北京化工大学 |
基于表面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实现精准宏观超分子组装 |
48 |
李 婧 |
北京大学 |
模块化制备“量身定制”型聚合物添加剂在外消旋化合物晶体 拆分中的应用 |
49 |
吴奕韬 |
浙江大学 |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Methylfuran and Dimethylfuran by Nonporous Adaptive Crystals of Pillarare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