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田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岑望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袁治章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姜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马元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燕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崔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YEN LENG PAK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正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苏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春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雅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婷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玲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永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童圆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申纪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耿朋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刘伟生

男,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78.02-1982.01 山东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09-1988.12 兰州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3.09-1996.06 兰州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2.07-1995.12 兰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6.1-至今 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8.6 至今 兰州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
2005~2015年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2015~2018年 兰州大学教务处处长
1996.09-1997.09 香港大学化学系Research Assistance
1998.04-19980.7 香港大学化学系Research Associate
2001.09-2002.0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Senior Visiting Scholar

研究领域和兴趣

配位化学,稀土化学,功能材料

主要业绩

现任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绿色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监事会监事、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无机化学学报》编委,甘肃省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无机化学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研究领域:稀土新型发光材料、功能配合物、凹凸棒石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稀土化学、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等。
系统研究了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1)系统研究了稀土发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荧光调制与识别功能,成功地实现了结构对稀土配合物荧光的调制。首次通过Ag+对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光进行调制并得到了第一例具有荧光传感性能的稀土MOFs,得到了目前检测限最低的稀土荧光体系;(2)在稀土识别功能配合物研究方面,在大环配合物中首次发现2:2型配离子缔合结构。从结构上解释了开链冠醚具有选择性配位能力的原因,进而首次设计合成出对放射性稀土元素147Pm具有识别性能的配体;研发出的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已于2008年产业化;(3)系统研究了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发光机理,发现稀土掺杂CaSnO4新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体系,得到了目前发光最长的橙黄色稀土长余辉材料。
系统研究了凹凸棒石的提纯、综合改性,开发出高附加值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并已进行了工业化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研究课题。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Appl. Phys. Lett.” “Adv. Mater.”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配位化学》教材一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

代表成果

1. Hongxia Li, Junwei Lang, Shulai Lei, Jiangtao Chen, Kunjie Wang, Lingyang Liu, Tianyun Zhang, Weisheng Liu,* and Xingbin Yan*, “A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hybrid capacitor constructed by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anode and cathode materials”, Adv. Funct. Mater., 2018, 1800757.
2. Li Wang, Ruilian Zhang, Qingxin Han, Cong Xu, Wanmin Chen, Huan Yang, Guoshu Gao, Wenwu Qin and Weisheng Liu*, “Amide-functionalized heterometallic helicate cages as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CO2 convers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Green Chem., 2018, 20, 5311–5317.
3. Yang Yang, Yan Feng, Fangzhou Qiu, Kanwal Iqbal, Yingzhe Wang, Xuerui Song, Ying Wang, Guolin Zhang* , and Weisheng Liu*, “Dual-Site and Dual-Excitation Fluorescent Probe That Can Be Tuned for Discriminative Detection of Cysteine, Homocystein, and Thiophenols”, Anal. Chem., 2018, 90 (23), 14048–14055.
4. Bei Wang, Zhipeng Zang, Haihong Wang, Wei Dou, Xiaoliang Tang, Weisheng Liu,* Yongliang Shao, Jingxin Ma, Yizhi Li, Jiang Zhou, " Multiple Lanthanide Helicate Clusters and the Effects of Anions on Their Configur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13), 3756–3759..
5. Peng Zhang, Wei Dou, Zhenghua Ju, Xiaoliang Tang, Wei Liu, Chunyang Chen, Bei Wang, Weisheng Liu*, “Modularity Analysis of Tunable Solid-State Emission Based on a Twisted Conjugated Molecule Containing 9,9’-bianthracene Group”, Adv. Mater., 2013, 42 (25), 6112–6116. 10.1002/adma.201301648.
6. Zhenghua Ju, Ruiping Wei, Jiangrong Zheng, Xiuping Gao, Shuihe Zhang, Weisheng Liu,* “Synthesis and phosphorescence mechanism of a reddish orange emissive long afterglow phosphor Sm3+-doped Ca2SnO4”, Appl. Phys. Lett., 2011, 98(12), 121906-1-3.
7. Xiao-Liang Tang, Wen-Hua Wang, Wei Dou, Jie Jiang, Wei-Sheng Liu,* Wen-Wu Qin, Hong-Rui Zhang, Kai-Bei Yu, and Li-Min Zheng, “Olive-Shaped Chiral Supramolecules: Self-Assembly of Novel Heptameric Lanthanum Clusters Based on CO2 Fix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3499-3502.
8. Weisheng Liu,* Tianquan Jiao, Yizhi Li, Quanzhong Liu, Minyu Tan,* Hong Wang, Liufang Wang,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and Their Ag+-Modulated Fluorescence”, J. Am. Chem. Soc., 2004, 126(8), 2280-2281.
9. 刘伟生,谷 正;充油型丁苯橡胶SBR171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2009年、200910129810.6;2012年、ZL200910129810.6;
10. 刘伟生(主编),卜显和(副主编)等,配位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2019年(第二版),北京。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