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刘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晴羽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馨缘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兴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昆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圣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利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梦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满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陶占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晓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雒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庆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翟华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马泽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崔冰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雷炳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杨万泰

男,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高分子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78年3月-1982年8月 清华大学化工系 高分子化工 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5年2月 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 高分子化学 硕士
1993年9月-1996年8月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聚合物工程系 高分子化学 博士
1998年9月至2005年3月,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合物科学系主任;
2005年4月至2016年7月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兼任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简称“人才办”)主任;
2013年4月至今,担任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主任。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近20多年针对高分子化学领域内影响高分子材料和工业技术进步的一些重大科学难题,坚持进行基础层面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并进入工业应用。 1、创建了一整套表面C-H键“光催化转化”新反应体系并被工业应用; (1)提出“表面受限反应”的概念和方法; (2)发展了高分子表面活性接枝聚合新方法; (3)发展了以过硫酸盐、酰胺、苯酚衍生物、氧杂蒽酮衍生物和三价铈为主要反应试剂的5个原创光转化反应,经“自由基链转移及偶合”机理,可将表面H原子转化成单层羟基、胺基、环氧基、羧酸、糖基等“广谱官能团”; 2、在聚合领域,建立了基于环状芳香频哪醇调节的有工业意义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可制备分子量可控水溶性聚合物和各种功能共聚物; 3、开发和建立了不使用任何分散剂/乳化剂的“自稳定沉淀聚合”绿色新技术,不仅可制备尺寸可控的微/纳粒子,还为全球巨量的废弃烯烃的利用提供了解决途径,多项专利成果已进入工业应用。 1993年6月被评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荣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被授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作为负责人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已发表论文550余篇,他引8400多次;授权专利50多项。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1. 设计并实施了1)对称芳香酮系光敏剂原位引发表面光接枝聚合,以及表面接枝链自由基与频哪醇自由基原位偶合形成休眠端基的新化学和方法;2)休眠端基在光/热活化下断裂,引发表面活性接枝聚合的新体系;
2. 提出首先利用自创的"受限光催化氧化(CPO)"方法,将表面C-H键选择性原位转变成硫酸根或羟基,进而对有机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功能化的策略;
3. 提出由"表面受限光反应体系",用普通的酰胺试剂对PET表面光胺化路线。“PET”表面胺化反应不仅可与蛋白质作用,制备生物芯片,还可应用于制备微流体和生物无机矿化;
4. 提出环状芳香频哪醇调节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MP)的思想和实验方案。被认为是对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发展,重要贡献,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5. 首次报道了不使用任何乳化剂/稳定剂的“自稳定沉淀聚合”新体系;该聚合技术随后被发现可应用于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烯烃及混合烯烃的聚合;
以上多种新技术、新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对我国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2000年到现在,共培养博士生40多名,硕士100多名,为科研院所和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杨万泰院士非常支持中国化学会的发展,从2012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CJPS)、《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学报》等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期刊的编委,关心和关注国内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担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中国化学会举办的国内学术会议及论坛,并做大会邀请报告20多余次,积极与国外化学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高分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沿探索和人才培养迈向更高水平而不懈努力。

代表性成果

1.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1) Wantai Yang, Bengt Rånby. Radical Living Graft Polymer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Polymeric Materials. Macromolecules 29 (9), (1996), 3308-3310.
(2) C. M. Xing, W. T. Yang*. A novel, faci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niform, reactive maleic anhydrid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 micro- and nanospheres. Macromol. Rapid Commun., 25(17) (2004) 1568-1574.
(3) P. Yang, X. Zhang, B. Yang, H. C. Zhao, J. C. Chen, W. T. Yang*. Facile Preparation of a Patterned, Aminated Polymer Surface by UV-Light-Induced Surface Aminolysis, Adv. Funct. Mater., 15, (2005), 1415-1425.
(4) Peng Yang, Min Yang, Shengli Zou, Jingyi Xie, and Wantai Ya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TiO2 Micropatterns on Organic Polymer Substrates, J. Am. Chem. Soc., 129, (2007), 1541-1552.
(5) Jianping Deng, Lifu Wang, Lianying Liu, Wantai Yang*. Developments and new applications of UV-induced surface graft Polymerizations, Prog. Polym. Sci., 34, (2009), 156-193.
(6) Z. H. Xiang, Z. Hu, D. P. Cao*, W. T. Yang*, J. M. Lu, B. Y. Han, W. C. Wa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Incorporated Carbon Nanotubes: Improving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Storage Capacities by Lithium Doping, Angew. Chem. Int. Ed. 50(2), (2011), 491-494.
(7) Xuefeng Zheng, Miao Yue, Peng Yang, Qi Li and Wantai Yang*. Cycloketyl radical mediated living polymerization, Polym. Chem., 3, (2012), 1982-1986.
(8) Mengjiao Cheng, Feng Shi*, Jianshu Li, Zaifu Lin, Chao Jiang, Meng Xiao, Liqun Zhang, Wantai Yang*, and Toshio Nishi. Macroscopic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Rigid Building Blocks Through a Flexible Spacing Coating, Adv. Mater., 26, (2014), 3009-3013.
(9) Peng Yang and Wantai Yang*. Surface Chemoselective Phototransformation of C-H Bonds on Organic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Related High-Tech Applications, Chem. Rev., 113(7), (2013), 5547-5594.
(10) Yue Ru, Xiaohong Zhang, Li Wang, Liming Dai*, Wantai Yang* and Jinliang Qiao*. 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gh haze and high transmittance, Polym. Chem., 6, (2015), 6632-6636.

2.专利:申报人(按原排序);专利名称;申请年份、申请号;批准年份、专利号;
(1). 杨万泰,孙玉凤,刘莲英;一种用于聚合物薄膜改性的反应液及改性方法;2005年申请,申请号200510051240.5; 专利号: ZL200510051240.5,授权日期:2007.01.10.。
(2). 杨万泰,黄振华,童彦和,邵磊;紫外光辅助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具有由此方法形成的表面的制品;2007年申请,申请号200710146564.6;专利号:ZL200710146564.6,授权日期:2012.08.29.;美国专利:US 8 323 750 B2, 授权日期: Dec 4 2012。
(3). 杨万泰,徐菁,马育红,谢景毅;一种利用苯酚衍生物在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2010年申请,申请号201010140722.9;专利号:ZL201010140722.9,授权日期:2012.02.01.。
(4). 杨万泰,张正东,孔令兵,孙玉凤,杜久明;用二步法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紫外光引发接枝的方法;2003年申请,申请号200310100364.9;20060726年批准,专利号ZL200310100364.9。
(5). 杨万泰,罗伟,孙玉凤,何辰凤;一种多孔型聚丙烯粒子悬浮固相接枝改性方法;
2005申请,申请号200510077261.4;专利号:ZL200510077261.4,授权日期:2008.09.17.。
(6). 杨万泰,井本欣,李会玲,孙玉凤,刘莲英;一种分子量梯度聚合物的制备方法;2005年申请,申请号200510000053.4;2007年批准,专利号ZL200510000053.4。
(7). 杨万泰,陈冬,马育红,赵长稳;一种功能性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2013年申请,申请号201310518323.5;专利号ZL201310518323.5,授权日期:2016.07.06.
(8). 杨万泰,孙应发,何剑,邓建元,马育红;一种马来酸酐/共轭二烯烃共聚反应的方法; 2010年申请,申请号201010130571.9;专利号:ZL201010130571.9,授权日期:2012.06.20.。
(9). 杨万泰,张锦芳,马育红;一种C5混合物-马来酸酐制备的含有功能性基团的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2012年申请,申请号:201210138133.6;专利号ZL201210138133.6,授权日期,2013年10月28日。
(10). 杨万泰,冯文英,于猛,尹梅贞; 一种水溶性单体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2011年申请,申请号2011 10122115.4;2012 年批准,专利号Zl 201110122115.4。

3.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1) 杨万泰。农用塑料的应用及展望,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梗概(99 蓝皮书),P20。
(2) 杨万泰。《高分子化学》第3 章 光引发与表面改性,化工出版社,2001,北京。周其风,胡汉杰主编。
(3) 杨万泰主编。《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
(4) 杨万泰。《高分子科学前沿与进展》第一篇 高分子合成化学 聚合物表面新型光化学反应及用途,科学出版社,2009,北京。董建华主编。
(5) Biao Yang, Wantai Yang. Photograft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mbrane. Chapter 8, in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Radiation-Induced Graft in Membranes. ISBN: 978-81-7895-352-6, Transworld Research Network, 2008,India.
(6) Peng Yang, Wantai Yang, Xu Zhang, Jinchun Chen. Non-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Fabrication by Surface-Immobilized Organic Molecular Template. Chapter 14, in Biomimetic Based Applications. Edited by Anne George, ISBN 978-953-307-195-4, InTech, 2011, Rijeka, Croatia.
4.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1) 杨万泰.高分子材料表面光接枝工程,2006 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2006 年10 月,四川绵阳.
(2) 杨万泰,邢长民,范谨巍,邓建元.单分散MAH/VAc 反应性共聚物微球的“自分散”制备及用途,2007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7 年10 月,成都.
(3) 杨万泰,王勤,孟辉,尹梅贞,李会玲,井本欣,刘连英,光致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及用途,2009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9 年8 月,天津.
(4) 杨万泰.高分子材料表/界面问题及C-H 键转换新化学——由化学到化工技术,2010 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0年10 月,江西南昌.
(5) 杨万泰. 新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探索及用途,2011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11 年9 月,大连.
(6) Wantai Yang. A simple strategy to functionalize polymeric substrates via surface-initiated ATRP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ymer Ecomaterials, August 19-23, 2012, Changchun, China.
(7) 杨万泰,郑雪枫,岳淼,李琦. 环状芳香频哪醇调节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2013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13 年10 月,大连.
(8) Wantai Yang. Preparation of Polymer Nanoparticles from Renewable Biobased Monomers by Stabilizer-free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Plastics,EP’2013, August 25-28, 2013, Xiamen.
(9) Wantai Yang. Surface/interface Problems of Synthetic/Polymeric Materials and New Transformation Chemistries of Surface C-H: From Chemistry to Technology. 2014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n Workshop on Polymer Processing, November 17-20, 2014, Kenting Taiwan.
(10) Wantai Yang. Surface/interface Problems of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New Photo-Transformation Chemistries of Surface C-H: From Chemistry to Technology.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2016, Singapore.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 金关泰,李天虎,杨大川,杨万泰;二烯烃阴离子聚合理论和理想网路结构研究, 1989年, 化工部科技进步奖;获二等奖。
(2) 杨万泰,邓建平,杨鹏,杨彪,钟文斌;高分子材料表面光接枝工程, 2010年1月,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3) 党智敏,查俊伟,王东瑞,郑明胜,杨万泰;电极化储能复合电介质材料结构性能联调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