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远

李象远

男,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1978.09-1982.06 湖南大学大学化工学院碳素专业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82.07-1985.08 四川自贡东新电碳三厂技术员

1985.09-1988.06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07-1992.09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师

1992.09-1994.11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4.11-现在 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1992.09-1995.06,四川大学化学系在职博士生

推动我国化学与动力工程交叉学科研究,为我国量子化学等基础化学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国家目标发挥了作用,空天动力燃烧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在国内航空、航天、兵器等多行业产生了较好影响,担任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某飞行器”指导专家,担任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值发动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动机湍流燃烧”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等项目和课题负责人。

发起创立了化学会“燃烧化学”专委会,牵头建立了“空天动力燃烧与冷却”教育部工程中心和“四川省空天动力”创新中心。

在理论化学方面,澄清了Marcus溶液中电子转移诺贝尔奖理论原始方程的错误,基于外电场约束平衡思想,建立了非平衡溶剂化新理论体系,新理论和数值方法已在商业软件Q-Chem5.4中发布。

在燃烧化学方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发动机燃烧化学动力学。开发了我国第一套燃烧机理自动生成软件,发展了极小网络动力学建模新方法,牵头开发了发动机湍流燃烧软件“金沙1.0”, 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开源检索燃烧动力学平台CDS (cds.scu.edu.cn),发明了发动机某主动冷却创新技术并应用于飞行演示验证,发明了高压涡轮燃料冷却新技术并经过部件级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