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
1985.07 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07 中科院感光化学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1.07 中科院感光化学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08-1999.06 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工作(其间:1992.06--1993.05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1991.11助理研究员;1993.11副研究员;1996.7-1999.6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6.06-1999.06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其间:1999.06研究员)
入选201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
1999.06-2004.12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12-2008.04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兼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8.04-2008.05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8.05-2012.12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办公室主任兼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12-2013.04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2013.04-2015.05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2015.05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3年)。曾任中国化学会秘书长(2015-2018)、中国科协第九届委员、亚洲大洋州光化学理事会副理事长(2018-2021)。现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化学所二级研究员;中国化学会监事、高压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光化学系列会议国际组委会委员(2016-),亚洲大洋州光化学理事会理事;J. Photochem. Photobiol. A:Chem. 助理主编,J. Photochem. Photobiol. C 编委等。
在光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性能及其作用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包括分子结构对发光性质的影响、生物体系光化学探针、超高压对材料性质的影响、超高精细光刻胶和气凝胶材料等。在我国首先开展了极端高压条件下光化学研究;发现了三芳基硼化合物双激发态发光,提出了三芳基硼类新型多功能荧光探针的作用机理;在我国首先开展了单分子树脂超高分辨光刻胶研究,研发出极紫外(EUV)和ArF(193nm)超高分辨光刻胶,并进一步开展产业化。在包括Angew. Chem. Int. Ed.、JACS、Nature Com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9项,已经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7项(含国际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