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

包信和

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7-1982.9 复旦大学化学系 本科学习 化学专业

1982.9-1987.7 复旦大学化学系 博士研究生 物理化学专业

1987.8-1989.7 复旦大学化学系 讲师

1989.12-1991.6 德国马普Fritz-Haber 研究所(洪堡奖学金) 博士后 物理化学、催化

1991.7-1995.6 德国马普Fritz-Haber研究所 访问学者

1995.7–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000.8–2007.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所长

2009.3-2014.5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院长

2015.9-2017.5 复旦大学 常务副校长

2017.6-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包信和研究员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研发,在催化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新催化剂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发现和阐述了纳米限域条件下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结构、电子特性和催化活性间的关联机制和作用规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概念,并在一维碳管、二维界面和三维晶格中获得拓展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以此概念为指导,带领团队发展出了高性能的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催化剂;创制晶格限域的单铁催化剂,实现了甲烷无氧转化直接制烯烃和高值化学品;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和催化过程,成功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低碳烯烃。为碳基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表论文800余篇,申报国际、国内专利200余件。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